资料共享

    资料共享
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> 资料共享> 正文

    “你懂的”背后的礼貌原则

    发布时间:2014-03-26浏览次数:

    2014年3月2日,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回答某热点问题时,以“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,你懂的”收尾,引发全场爆笑。“你懂的”三个字既委婉表达了政府反腐的决心,又礼貌制止了记者对敏感问题的追问。一时间,“你懂的”一词风靡网络,被人们广泛使用,如:“孙杨榜上无名,原因你懂的”“老城区里安新家,有多便利你懂的”。

    “你懂的”一词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,和它遵循了会话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密不可分。礼貌原则是英国著名学者杰弗里·利奇提出的,指的是在交际中人们出于礼貌不直接回答某些问题,委婉表达自己的观点,以期让说话者、听话者都最大程度获益。就吕新华的发言而论,“你懂的”的回答既符合其新闻发言人的身份,又间接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,可谓一箭双雕。

    其实,礼貌原则的使用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处处可见。比如,人们在发表反对意见时,常会委婉地说“要是怎样怎样就更好了”;谈及对方忌讳的话题,如疾病、死亡时,常用“抱恙”“永别”等词语;称呼他人常用敬称,自称则常用谦称,这既尊重了他人,又有助于顺利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。礼貌原则的运用是交际中的润滑剂,能让交际双方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对话。

    礼貌原则的使用要求会话双方有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。“你懂的”作为当下流行的表达方式,是会话双方对那些不便于明说或者不用明说的交际内容的一种暗示。这种暗示背后隐藏的是追求含蓄美的中国文化、民族心理。中国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注意在说话时使用礼貌原则。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,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“诗言志”这一传统。中国古代文人喜爱通过赋比兴手法来委婉表达政治理想、个人抱负和美好情思。这种传统源远流长,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说话方式。在当今社会,“你懂的”因其委婉、含蓄之美,格外受欢迎,似乎变成了一种暗号。比如,苹果用户说“求解锁、越狱教程,你懂的”,暗示想要苹果手机破解程序,增加非官方免费应用软件,这件事不方便明说,一句“你懂的”巧妙带过。再比如,“贫困县供电局,哪来的钱建豪华别墅专供领导?你懂的”,委婉指出某些领导贪污腐败。

    语言的本质是交际,新的表达方式的出现总是应人们交际需要而产生的。“你懂的”这句话拥有活泼的生命力,是因为它符合中国人追求含蓄表达的习惯,也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普遍使用礼貌原则的一种表现。期待人们多创造出这样鲜活的话语,以方便交际。

    物理学院转自《语言文字报》

    上一条: 猜一猜